2017年度最高奖获得者,我国著名火炸药学家王泽山

作者:冉盛网 时间:2018-10-16 16:11:48

王泽山,男,吉林省吉林市人,1935年出生,1960年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火炸药专家,含能材料专家。长期从事含能材料方面的教学与科学研究。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现任南京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北大学双聘院士  。

2018年1月8日获得201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人物履历

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1年5月30日,王泽山院士被聘任为华北工学院(现中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7年6月,当选江苏省党的十九大代表  。

 

人物成就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含能材料热化学及其组成、结构与燃烧、能量、力学性能、安全等性能的关系。

1、含能材料装药设计

主要进行高能量密度材料、高能火药、压实火药、刚性装药、随行装药、各类密实装药以及缓蚀技术、底排技术、零梯度技术和内弹道模拟仿真等技术研究。

2、含能材料组成及其性能

研究成果

王泽山长期工作于含能材料学科的教学和研究领域,对含能材料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教学科研成果。在火药性能、燃烧、装药设计和理论与实验方法等领域,也取得了卓越的理论和应用研究成果。共出版专著10部,发表论文80多篇,有20多项发明专利。

作为学科带头人,其研究成果共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一项、国家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一项,国家技术发明三等奖一项(均为第一发明人)及其它九项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励。由于在科学研究中的突出贡献,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并获光华基金特等奖和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王泽山系统地研究了发射药及其装药理论;发明低温感技术,显著地提高了发射效率,使发射威力超过国外同类装备的水平;研究和解决了废火炸药再利用的有关理论和综合性处理技术,实现了变废为宝,减少了安全隐患,降低了公害,获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发明了一种高密度火药装药技术,已推广应用。

人才培养

培养了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各30名,获省优秀研究生导师称号。

学术成果

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专著11本。先后获国防专利25件;

由国防工业、中国科学技术、兵器工业等出版社出版“废弃火炸药处理与再利用”、“火药装药设计原理”、“火炸药科学技术”、“含能材料概论”等专著15部。发表论文100多篇。培养研究生100多名。

研究内容、项目、经费等:

国家安全重大基础研究项目(973),经费2850万元;

国防科工委国防基础科研项目,经费720万元;

国防科工委重大专项,经费1000万元;

国防预研项目,经费500万元;

国防型号项目和横向项目。

 

所获荣誉

“低温度系数发射药、装药技术及加工工艺”获1996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库存过期火药和退役报废炸药的再利用技术”1993年获国家技术进步一等奖;

1994年获光华科技基金特等奖;

1996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

1997年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1998年获国家发明三等奖;

2001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

2016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2016年,王泽山带领团队攻克了新一代武器远射程、高射速等火炸药这一国际军械领域长期悬而未决的难题,并于2017年再次站上了国家科技奖励大会的领奖台,被大家称为“三冠王”。

2017年6月23日,创新同行论坛暨科学中国人(2016)年度人物盛典中,获“终身成就奖”。

2018年1月8日,王泽山获得201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个人生活

在读小学的时候,王泽山回家谈到是满洲国人,父亲跟他说,不对,你是中国人,我们国家是中国。那个时候,连自己是中国人都不知道。没有国家就没有我们,就做奴隶,被人欺负。怎么才能好?要有自己的国家,而且要富强,要强国。

 

人物评价

王泽山教授是中国火药装药技术领域的学科带头人,著名的火药专家,他热爱党、热爱祖国、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无私奉献,为我国国防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选择国防军工事业的道路,就意味着奉献和牺牲,但他无怨无悔,一干就是四十多个年头。因为工作需要,有大量的实验要到条件恶劣的野外实验基地作,他从不畏艰苦,身先士卒每次都亲临实验场,同年青人一道爬山涉水,餐风饮露,尽管已到花甲之年,每年仍有一半以上的时间在外地实验基地度过。


 

他治学态度严谨,在科学研究工作中对自己和所带的研究生都严格要求,团结协作,求是创新。无论是在家、研究所、实验室、还是在飞机、火车上他都抓紧点滴时间。出差在外,随身不离的是他的便携式计算机,经常一边啃着面包,一边用计算机进行他的科学研究。作为我国装药技术界著名专家,他从不居功自傲,只讲求团结协作,合作攻关。他亲身倡导组织了全国有关研究单位和有关专业,形成了我国装药系统工程的研究格局。

他为人正直、淡泊名利、先人后己、无私奉献。学校集资房他优先安排课题组其它成员,自己最后一批才住。虽然掌握上千万元的科研经费,但他生活简朴、勤俭节约,节余了五百多万元科研经费,全部投入筹建装药实验大楼。为了事业,老伴生病,儿子婚礼,女儿回国探亲他都无暇顾及。他常说:我们这代人已经习惯从工作、从奉献中寻找乐趣。我们要在有生之年征服更多的困难,取得更多的成果,为国家多做贡献。

 

 

 个人详细介绍

  王泽山,男,1935年9月出生,吉林省吉林市人,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火炸药专业,一直从事火炸药研究。现为南京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199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泽山院士是我国著名火炸药学家,发射装药理论体系的奠基人,是火炸药资源化治理军民融合道路的开拓者,系列原创性技术的发明人,为我国武器装备和火炸药产品的更新换代做出了杰出贡献。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王泽山院士在对火炸药基础理论探索研究的基础上,将火药、火炮、弹药、弹道等进行多学科交叉融合,构建了“发射装药理论与技术”学科分支架构,创立了发射装药学。同时,他深入揭示了火炸药组成、结构、性能的规律,建立了炮、弹、药的构效关系,发展了火炸药理论,出版著作15部。

  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王泽山院士为了解决环境温度变化对武器性能的影响这一国际共性的技术瓶颈问题,发现了火药燃面、燃速互补原理,建立了温度-燃面补偿系统,对材料、方法、工艺等进行创新与集成,发明了“低温度感度发射装药技术”。其原理、材料、稳定性及普适性,全面优于国外技术。作为项目第一完成人,获1996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面对制约远程火炮、等模块装药和炮射导弹等武器装备发展的难题,经过20余年努力,建立了“最大膛压低、做功能力高”的弹道。通过对发射药材料、结构和工艺的发明,攻克了国际上至今无法突破的高膛压、高过载、等模块等技术瓶颈,使我国武器发射装药技术水平处于世界前沿地位。作为项目第一完成人,获2016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针对废弃火炸药处理的世界性难题,开发了安全、绿色、资源化利用技术,创制出20余种军、民用产品,引领了我国火炸药资源化再利用的研究方向,为国家火炸药储备提供了核心关键技术,成为军民融合的一个成功范例。作为项目第一完成人,获1993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系列技术发明已经在工程实践中广泛应用,装备于多种武器型号。军品在十余家军工企业、民品在数十家企业实现了产业化。

  他作为我国火炸药领军人物,策划了我国火炸药发展的路线和战略,培养了90多名博士和大批火炸药高层次人才。从20世纪80年代初就与火炸药企业、研究所紧密结合,开启了火炸药行业协同创新模式,推动了我国进入火炸药世界强国的进程。

  王泽山院士品德高尚、治学严谨、为人谦和。以“一辈子做好一件事”的执着与坚韧,求真务实、无私奉献,至今仍以过人精力忘我工作在火炸药研究第一线。他的精神境界和学术思想影响了几代火炸药科技工作者。

 


 

想进一步了解我们的大型仪器预约

您想了解大型科学仪器吗?

冉盛网-广东省科技资源共享平台,一站式科技资源服务:www.gdkjf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