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江苏科技资源共享机制(引荐学习篇)

作者:冉盛网(广东省科技资源共享平台) 时间:2019-05-13 10:38:42

  近年来,江苏省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科技创新工作面临的不仅仅是更丰富的战略机遇,更是任重而道远的挑战。科技资源共享是江苏发展创新型经济的重要途径,也是加强技术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的现实选择。江苏省区域创新能力连续八年占据我国首位,经过多年发展,全省的科技资源存量非常乐观。2016年,全社会研究与发展(R&D)活动经费1985亿元;全省从事科技活动人员118万人;全省政府部门下属独立研究与开发机构达144个、科技服务平台294个;已建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170个。 

  问题
  
  近年来,江苏省有效整合科技资源,大力推进科技资源共享,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取得一定进展。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
  
  (1)大型科研仪器设备的利用率不足
  
  根据科技部提供的数据,江苏省大型科研仪器的利用率不到四分之一,而且效果并不明显。总体来看,科技创新主体对科研仪器设备的共享利用率依然不高,是江苏省亟需突破的瓶颈。
  
  (2)科研人才资源共享体系处于初级阶段
  
  江苏科研人才资源共享体系尚处于初级阶段,各政策的推行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循环和持续机制,导致科研人才共享还处于较低水平,缺乏完善的机制保障科研人才共享服务的推行,从而使需求和供给无法实现有效对接。
  
  (3)科技信息资源共享整体水平不高
  
  当前,由于较多科研信息仍然局限于行业和相关部门内部,没有实现信息公开共享,导致沟通渠道和交流机制运行不够顺畅,造成科技信息资源共享效率较低,更是一定程度上造成科技资源信息的浪费。整体来说,技术规范的缺失,导致江苏省尚未形成科学、统一的科技资源共享网络化协作机制,科技服务人才团队和专业化科技信息资源开放共享管理都存在一定程度的缺失。
   
  
  原因
  
  (1)创新主体共享意识薄弱,科技资源共享文化氛围尚未形成。
  
  (2)资源管理不科学,体制约束尚未消除。
  
  (3)融资渠道单一,共享体系建设面临资金困境。
  
  
  
  建议
  
  科技资源共享能够为科学发展提供良好环境、确保科学研究高效运行。统筹科技资源、促进科技资源共享是正处在转型发展“窗口期”、关键期的江苏亟须下决心解决的深层次问题。面对共享意识、管理体制、融资渠道等方面的问题,江苏省必须对症下药,从营造良好氛围、建立科学体制、健全投入机制三个方面入手,最终达到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激发产业发展动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目标。
  
  (1)营造科技资源共享良好氛围
  
  第一,充分发挥政府的统筹规划职能,统一规划,成立专门的科技资源共享管理机构,在加强科技资源共享的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的基础上,做到各相关部门的大协同;第二,完善科技资源共享法律法规,作为科技资源共享的各方主体,其知识产权归属划分应有法律制度保障,尽快在国家法律法规基础上,建立省域范围内的科技资源共享规则,明晰国家科技资源归属权,将其纳入国有资产范畴进行管理。第三,政府、企业和高校加强科技资源共享的宣传教育,推动共建共享文化建设。首先,建立共同利益的认知是解决资源共享认知薄弱的有效措施。政府、企业和高效应该通过各种方式手段大力宣传科技资源共享的价值与意义,鼓励资源所有者参与多种共享渠道和平台,提高其共享科技资源的主动性。其次,以“政府带动、高校企业推动”的模式,形成对科技资源共享政策有效、良好的吸收和消化机制,提高资源需求者对科技资源共享各类渠道和平台的认识度与参与度。第四,丰富服务方式,实现平台功能的二次开发,以平台为载体,面向社会公众服务,根据现实情况确定科技平台的建设目标以及运行模式,以江苏产业创新和区域发展所需为立足点,为全社会提供优质的科技基础保障和共享技术支撑。
  
  (2)建立科学的科技资源管理体制
  
  实现科技资源共享,需要合理科学的顶层设计和统筹的宏观调整,其中一个重要条件是对当前科技资源分散投入的体制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建立政府、高校和企业三方之间高效协作运转的科技资源共享管理机制。首先,重视科技资源共享机制建设人才的培养,科技资源共享需要各方面的人才作支撑,因此各部门要根据相关人员承担的职能和服务层面,建立各种专业、各种层面的培训体系,系统地组织培训工作。其次,建立健全科技资源管理制度,实现科技资源使用者和管理者权责分明,实施分类分级管理办法。成立专门委员会,由科技资源共享各方委任代表共同组成,保障科技资源共享整体的规范性。
  
  (3)健全科技资源共享投入机制
  
  在实际运行中,任何一级政府都不能完全以财政投入支撑平台经营,因此,首先应拓宽融资渠道,逐步形成政府投入主导、企业投入主体、银行贷款支撑、社会集资和引进外资补充的多种社会主体参与的多样化创新资金配置态势。其次,统筹规划科技资源共享投入,优化苏南、苏中、苏北之间财政引导性科技资源共享投入,保持各区域科技财政投入充沛,进一步促进科技资源共享的有效落地。最后,应设立专项资金,完善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后补助机制,有效地从事后对科技资源共享进行收尾与支持,有效破解科技资源共享的融资瓶颈。
  
  来源:《中国科技资源导刊》2019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