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使用的测试仪器很多,其中高效液相色谱(HPLC)就是其中之一。该仪器是在经典色谱的基础上,引用气相色谱理论,从技术上将流动相改为高压输送的。以下部分将介绍高效液相色谱(HPLC)的原理和应用、特点、故障原因和处理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流动相通过高压泵进入系统,样品溶液通过注射器进入流动相,流动相加载到色谱柱(固定相)中。由于样品溶液中各组分在两相中的分配系数不同,经过两相反复吸附-解吸分配后,各组分的运动速度有很大的不同。它被分离成一个单独的组件,然后依次从列中流出。当样品浓度通过检测器时,样品浓度被转换成电信号并传送给记录器,数据以地图的形式打印出来。
1.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可用于环芳烃(PAHs)、农药残留分析等。
二、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可用于食品营养分析、食品添加剂分析、食品污染物分析等。
3.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生命科学、遗传工程、临床化学、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中分子量物质的纯化、分离和测定可以从分子水平上进行研究。
4.在医学检查中的应用:体液中代谢物的分析和测定、药动学、临床药物监测等。
5.无机分析中的应用:阴离子和阳离子的分析等。
高效液相色谱常见故障处理
故障1:在移动相存在气泡,关闭泵,打开排气阀,按下清洗键和通风口,气泡继续从过滤器中冒出来,进入移动相,无论打开多少次清洗键,都不能清除连续产生的气泡。
理由:
过滤器在水中浸泡很长时间,由于霉菌在过滤头中的生长和传播,过滤器被细菌的形成所堵塞。"缓冲器很难顺利通过过滤头,空气在泵的压力下通过过滤器进入移动相。过滤头用5%硝酸溶液浸泡,超声清洗15 min。滤头还可以在5%硝酸溶液中浸泡12小时,轻轻震荡36小时,然后用纯净水冲洗几次,打开排气阀,打开净化键,从滤池中取出气体,如果过滤器中还有气泡,则继续将过滤器浸泡在5%硝酸溶液中。如果过滤器内没有气泡继续出现,就意味着过滤器内的霉菌可以被硝酸破坏,流动相可以顺利通过过滤器,打开排气阀,打开泵流量调节1。0×30 mL/min,冲洗1小时左右,即可清洗滤液。关闭减压阀,用纯甲醇冲洗半小时。
故障2:柱压高;
原因:
(1)缓冲液盐份如,乙酸铵等,沉积柱内;
(2)样品污染沉积:
处理对于第一种情况先用40~50度的纯水,低速正向冲洗柱子待柱压逐渐下降后,相应的提高流速冲洗柱压大幅度下降后,用常温纯水冲洗,之后用纯甲醇冲洗柱子30分钟,对于第2种情况,由样品的沉积引起污染的C18柱,和纯水反向冲洗柱子,然后换成甲醇冲洗,接着用甲醇+异丙醇[4+6]冲洗柱子[冲洗时间的长短由样品的污染情况而定],在用换成甲醇冲洗,然后用纯水冲洗,最后甲醇冲洗,正向冲洗柱子30分钟以上。
故障3:既无压力指示又无液体流过
原因:
1.泵密封垫圈磨损;
2.大量气体进入泵体:
处理对于第一种情况,更换密封垫圈,对于第二种情况,在泵作用的同时,用一个50mL的玻璃针筒在泵的出口处不帮助抽出空气。
故障4:压力波动很大,流量不稳定。
理由:
宝石球与空气座或单向阀之间有异物,使两者不能密封;
处理:注意工作中流动相的量,确保不锈钢过滤器沉入贮液瓶底部,避免吸入空气,移动相应完全放气,例如单向阀与阀座之间有异物,拆下单向阀,放入装有丙酮的烧杯中,用超声波清洗。
故障5:峰不准确,峰叉。
高效率3.jpg
理由:
(1)色谱柱受到污染;
(2)封头包装倒塌:
对于第一种情况,先用纯水向后冲洗柱,然后用甲醇+异丙醇(4+6)冲洗(冲洗时间的长短由样品污染的情况而定),然后用甲醇冲洗,然后用纯净水冲洗,最后用前冲30分钟以上。如果冲洗后的峰值仍不佳,则考虑第二种情况。在第二种情况下,松开封头,检查柱填料是否硬化或坍塌,拆卸硬化部分(污染的填料),装入新填料,滴下一滴甲醇,填料沉入,再填充,用与辅助内径相同的光滑不锈钢棒压下,填充、滴下甲醇,并反复按压几次直到填充。用甲醇冲洗头部,擦拭柱外壁的填料,拧紧头,用纯甲醇冲洗30分钟以上。
故障6:峰面积重复性差。
理由:
(1)注射阀泄漏夜;
(2)样本针未到位:
处理:
对于第一种情况,应更换注射垫圈;对于第二种情况,应将注射针插入末端,样品溶液应从负载状态迅速平稳地转移到注入状态,以确保注射量的准确性。在日常生活中,液相色谱仪的维护是非常重要的,如注意不让空气进入输液系统和高压泵,如不使用时间,应清洗和更换液体储罐中的溶液,每次使用色谱仪后,应用纯净水冲洗缓冲液,以防止无机盐的沉淀或沉淀。样品预处理也是非常重要的,任何样品都应尽可能去除杂质,完全溶解,尽可能减少色谱柱的污染,以延长色谱的使用寿命,同时避免注入过量的样品溶液,从而避免在注入阀中残留的液体沉淀造成堵塞;色谱标记、色谱用于不同分析目的色谱不应混合等。
以上知识是我们共同了解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的原理、应用、特点、故障原因和处理方法。我希望你能从中得到一些东西。在使用高性能液相色谱仪的过程中会出现许多问题。如果操作人员能够了解故障的原因,就可以预防和消除这些故障,并为正确使用该仪器发挥最大的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