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得知有机会分享自己的科研心得时,内心甚是惶恐。一是因为自己所做工作尚浅显,二是因为不知道要分享些什么。在看了很多谈工作谈方法的文章之后,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如何保持科研路上的动力,并以此文共勉。
——写在前面的话
今年恰好是我接触检验相关科研的第十年。回首十年间,如果你问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首先闪过眼前的肯定是文章接受,课题获批这样的一些高光时刻,但细细品味,最念念不忘的却是那些科研路上的小幸福。
什么是小幸福?村上春树说,小幸福就是生活里那些微小而确实的幸福;生活里有很多小幸福,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是一种小幸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一种小幸福;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更是一种小幸福。
那么什么是我们科研路上的小幸福呢?
还记得初入实验室的时候,看师兄师姐做实验,兴奋好奇跃跃欲试。可当自己动手时,才发现理想与现实差距巨大。即便是跑胶加样这样的小实验,也会手抖枪颤,更不用说PCR WB。别人跑出来的是条带,我跑出来的是杂带。我问师姐怎么办?师姐说熟能生巧呗。
作为普通的科研人,我没有过人的天赋,而实验恰恰让我去正视自己的不足,可同样也给了我一个机会去战胜心理上的不适应,行动上的不可以,实现自我的挑战。而当我跑出漂亮的条带,纯化出所需的蛋白那一刻内心的喜悦就是小幸福。
实验是对动手能力的考验,更是对人类思维和精力的一种挑战。古语有云“知难行易”。当我们为解决一个问题而搜肠刮肚,冥思苦想时,最需要的是理清思路,改变我们对于知识的认识层次,改变知识的排列顺序。在反复中找到一种这种“原来如此”的领悟,那一瞬间的清晰,是一种小幸福。因为这种领悟让我们的知识活了起来,受益的不仅仅是自己的工作,还有生活。“大道至简,知行合一”。
这张图展示的是我们课题组组会前2小时和组会后2小时的真实情况。刚入学时组会是我的紧箍咒,怕汇报,更怕被提问。但随着时间推移,我慢慢发现“有人管,是件很幸福的事。”疑惑时,有人指点;懈怠时,有人激励;喜悦时,有人分享。试验做完了,结果整理不出头绪怎么办?发给导师。文章写完了,担心写的不好怎么办?发给导师。我们只看到了导师的严厉,却不知道为了修改我们的一篇论文,她要挤时间查文献熬至深夜;为了保证定期给我们开组会,即便出差也想办法赶飞机转火车连轴转。我的导师常说,微小世界大有所为,而在我们探索的路上,有恩师指点是一种小幸福。
幸福有大有小,健康中国梦承载了亿万华夏儿女的幸福,这是最大的幸福。而我们科研人的幸福可以从一次次反复改进实验条件,终于得到漂亮的阳性结果图中获得,可以从一次与导师畅谈后思路豁然清晰中获得,甚至可以从读到一篇好的文献中获得。
一个完美的科研过程必须是充满挑战并夹杂着痛苦。但正是这一个个小小的幸福会聚在一起,就会变成大大的动力,就像海上的明灯,指引我们每个检验人以梦为马,砥砺前行,做一个幸福的科学路上的探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