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ESI 数据库的广东省高校科研竞争力计量分析*

作者:冉盛网 时间:2019-11-19 10:37:45

  [摘要]基于ESI科研评价分析工具,以广东省进入ESI的学科为研究对象,对2018年9月至2019年7月更新的6期ESI数据进行计量分析,从论文总数、被引频次总数、高被引论文数、热点论文数、入榜学科数等指标来客观呈现和分析广东省科研工作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从而为决策部门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关键词]ESI 数据库广东省科研竞争力

  [分类号]G252.8

  1 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到2020年,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高等学校,若干所大学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1]2017年1月教育部、财政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对“双一流”的遴选条件、遴选程序、支持方式、管理方式、组织实施等作出具体规定[2]。2017年9月,教育部、财政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了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3]。这些实施办法和名单的公布进一步激发了学者对高校科研竞争力的探讨。笔者利用ESI近两年发布的12期数据对广东省高校的科研竞争力发展态势进行分析,总结优势和不足,为“双一流”建设的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和科学依据。

2 研究对象和数据来源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广东省进入ESI的高校作为研究对象,对进入ESI的15所高校展开研究,包括: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南方医科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深圳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州医科大学、汕头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东医科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广州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药科大学。

2.2 数据来源

  笔者选用的是美国Clarivate Analytics公司(科睿唯安)2018年9月至2019年7月每两个月更新的ESI数据,共有6期数据。以ESI提供的指标为基点,结合数据分析软件的统计、分析、筛选、计算、匹配等功能,对广东省高校的科研竞争力进行分析。

  *本文系广东省人文社科重大项目“广东高水平大学ESI 学科领域发展的动态评估与研究”(项目编号:2016WZ006)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3 指标体系构建

  大学的科研竞争力应该由科研生产力、科研影响力、科研创新力、科研发展力这四个部分构成[4]。科研生产力用近11年来发表的Web of Sci⁃ence论文数(ESI收录论文数)这一指标来衡量,反映该科研机构/高校或学科近11年来的科研产出以及对世界学术的贡献。科研影响力用近11年来发表论文的总被引次数、高被引论文数、入榜ESI的学科数指标来衡量。论文被引频次的高低反映了该论文的质量高低,入榜ESI的学科数反映一个科研机构和高校的学科科研实力。科研创新力采用热点论文数这一指标来衡量,热点论文是近两年的排名在0.1%的论文,热点论文适应该学科以及社会发展的要求,必须具有很强的创新性,是一个科研机构或学科焕发活力的源泉。科研发展力用高被引论文占有率这一指标来衡量,高被引论文占有率就是用高被引论文数除Web of Science论文数,该比率越大说明该科研机构在以后的科研研究中越有可能产出更多优秀的论文,有能力持久保持该学科的核心地位。

4 统计结果和分析

4.1 广东高校科研整体水平稳步上升

  从表1可以看出广东省近1年入榜高校数和学科数持续增长,入榜ESI高校增加1所,ESI学科数增加7个,进入ESI全球1‰-5‰的学科数增加4个。ESI入榜潜力学科数维持在10个左右,表明学科发展有优势,进入ESI的潜力很大。从图1可以看出广东高校科研水平处于上升态势。

表1 广东省ESI 入榜高校数、学科数和潜力学科

数一览

4.2 广东高校科研生产力呈现提升态势ESI论文数体现了一所高校的科研生产力水平。2018年9月至2019年7月广东省15所高校6期ESI论文数见表3。由表3可以看出,中山大学发表的论文数遥遥领先,稳居第一,是第二名华南理工大学的两倍。15所高校一年来论文数一直处于增加状态,共增加28967篇,其中中山大学增加5912篇,占比为20.3%,由此可以看出中山大学的科研生产力具有绝对的优势,其他高校论文在数量上虽然也有增加,但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4.3 广东高校科研影响力相对较弱论文的总被引频次、高被引论文数和进入ESI的学科数是衡量科研影响力的重要指标

4.3.1 总被引频次

  2018年9月至2019年7月广东省15所高校6期的总被引频次数见表4。从表4可以看出,中山大学的总被引频次最高,在国内科研影响力位于一流高校行列,第二名华南理工大学的科研影响力也表现较强,但是其他13所高校科研影响力相对较弱。一年来广东省高校被引频次增加总量为419596次,其中中山大学增加117163次,占增加总量的27.9%,由此可以看出中山大学在广东省科研影响力表现方面也占据绝对的优势,其他高校被引频次有足够的提升空间。

4.3.2 高被引论文数

  ESI数据库显示的高被引论文是所有论文中的精品,这些高水平论文反映一个学科是否存在优秀的学科带头人才状况。通常是该学科的学科带头人和人才新秀才能产生高被引论文,这对于一个学科甚至学校的长远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2018年9月至2019年7月广东省15所高校6期的高被引论文数见表5。中山大学高被引论文数位居15所高校之首,展现出较高的科研水平和论文质量。一年来广东省高被引论文数从1853篇增加到2556 篇。中山大学一年中高被引论文数增加201篇,占广东省高被引论文增加总量的28.6%,在广东省科研方面处于领跑地位,其他高校可以把提高论文质量作为突破口。

4.3.3 进入ESI的学科数2018年9月至2019年7月广东省15所高校6期的入榜ESI学科数见表6。中山大学入榜ESI学科数最多,有19个,与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并列全国第二。其他高校应该在中山大学的带动下争取有更多的学科进入ESI榜单,进一步提高广东省的科研实力。

4.4 广东高校科研创新力发展力亟需加强

4.4.1 ESI热点论文

  热点论文是指ESI数据库中,近两年内某领域中被引用次数排行在前0.1%的文章,热门论文反映该学科的创新性。2018年9月至2019年7月广东省15所高校6期的热点论文数如表7。中山大学的热点论文数为39篇,位居榜首,占广东省总热点论文数的30.2%,一年中增加了10 篇,表现优越。但是其他高校的热点论文数较少,有的高校热点论文数为0,广东省科研创新力亟需加强。

4.4.2 高被引论文占有率

  2019年7月广东省15所高校高被引论文占有率如表8。从表中看到广州大学和南方科技大学的论文占有率分别为3.01%和2.84%,位居前两名,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15所高校中高被引论文占有率超过1%的有8所,但是仍有7所高校的高被引论文占有率低于1%,学科发展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5 结论与建议

  从以上分析可得出如下结论:①广东15所高校两年来整体科研水平处于上升态势,但是上升不明显。②广东省高校入榜ESI学科领域数为19个,落后于北京(21个)和上海(20个)。③高校高被引论文占比不高,热点论文数量不多。④中山大学各项指标都表现优越,达到国内一流大学水平。其他高校科研水平较低,拉低了广东省整体科研水平。从以上数据可以清晰看到广东省科研实力近两年的真实水平,同时也显示了高校的优势和弱势。广东省应该从多方面努力提升高校科研竞争力、影响力、发展力和生产力,提高高校的科研整体水平。①加强高校学科内涵发展,构建学科创新结构体系,加大投入创新优势学科,大力扶持发展弱势学科。②加强高校拔尖人才队伍建设,挖掘国内外科研学术带头人,集聚科技研发人才、专业创新人才,重点培养青年科研骨干。③加强高校潜力学科建设,关注学科前沿,更快地推进潜力学科进入ESI榜单。④加强高端合作,促进国内外前沿学术交流活动,鼓励与国内外前沿学科机构合作,提高高质量论文的产出,提升科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