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散裂中子源吸引高端科研团队166个 助力攻克“卡脖子”尖

作者:冉盛网 时间:2019-11-25 09:37:00

  11月23日至26日,2019中国散裂中子源极化中子技术研讨会在广东东莞召开,记者从会上了解到,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国散裂中子源自去年投入正式运行以来,围绕国际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取得了多项成果,包括新型锂离子电池材料结构、高强合金、金属玻璃、磁性薄膜、聚合物、芯片中子单粒子效应等。

  中国散裂中子源是“十一五”期间重点建设的十二大科学装置之首,是我国首台、全世界第四台脉冲型散裂中子源。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东莞分部副主任梁天骄介绍,作为一个高度开放共享的用户实验装置,中国散裂中子源越来越受到青睐,成为从事中子散射研究科学家们追捧的“香饽饽”。

  据悉,该装置正在进行的第三轮开放运行,收到常规课题申请164项,通过57项,呈现出供不应求的趋势。装置每天24小时运行,吸引和集聚大批优秀的科学家开展尖端科学研究。目前,在中国散裂中子源上已开展实验的科研团队共有166个,云集了英国剑桥大学、香港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各大研究所等颇具影响力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并产出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散裂中子源工程总指挥陈和生表示,中国散裂中子源在材料科学和技术、生命科学、物理、化学化工、资源环境、新能源等诸多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将对我国探索前沿科学问题、攻克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解决“卡脖子”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散裂中子源的建成不仅填补了国内脉冲中子应用领域的空白,还“筑巢引凤”,打造了一块高科技人才聚集的高地。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副所长陈延伟介绍,该所在东莞建立了一支近400人的工程和科研团队,其中既有以陈和生院士为代表的一批有着丰富大科学装置建设与开放运行经验的专家,还有从海外留学、工作归来,在某个领域颇有建树的学科领军人才。

  据介绍,东莞市将依托中国散裂中子源,规划建设更多大科学装置,形成集群,例如与散裂中子源形成优势互补的南方先进光源项目。目前,南方先进光源项目已动工,未来两大科学装置将为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建设提供强大的平台支撑。

  2019中国散裂中子源极化中子技术研讨会是首次在我国举办的极化中子领域国际会议,吸引了德国尤利希中子科学中心主任亚历山大·约费、法国劳厄-朗之万实验室部门负责人、《中子研究杂志》主编艾迪·勒利埃弗尔·伯纳、欧洲散裂中子源仪器技术部主管奥利弗·希尔斯泰因等来自近10个国家的20余名国际极化中子领域顶尖专家出席,为国内外极化中子领域专家提供了学术研讨的高端平台。

  据中国散裂中子源极化中子中心负责人童欣介绍,极化中子的应用是未来中国散裂中子源应用的重要领域之一。极化中子散射是研究复杂磁性、高温超导等的强有力手段;另外,极化中子对于基础物理研究、粒子物理和天文物理学有着深远的意义。因此,中国散裂中子源已建和规划的20条谱仪中,超过半数将规划具备极化中子功能,促进极化中子技术相关应用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