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内很多年轻的科研工作者层出不尽。例如,今年7月份被南方医科大学聘为教授、年仅28岁的李琳;还有出生于1990年、27岁就正式担任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的博士生导师的杨树;还有25岁就被电子科技大学聘任为教授的刘明侦等人。这些年轻的90后学者正在各自的研究领域为国家科研事业发挥着自己的聪明才智。
今天,为大家介绍一位与杨树教授同样来自于浙江大学、同样是才华与颜值双爆表的教授。她就是现任浙江大学求是高等研究院、浙江大学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胡海岚。
胡教授,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神经生物学方向博士学位。2008年12月加入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2015年5月加入浙江大学。
她主要致力于研究情绪与社会行为的分子与神经环路机制。近年来,她在情绪的神经编码、抑郁症发生的分子机制以及社会等级的神经基础等方向,取得了一系列在应用价值的系统性原创成果。她的研究在医学领域得到了运用广泛,对于神经疾病的治疗有着相当高的价值。
另外,她不仅在一些国际顶级的期刊发表过多篇有份量的论文,而且还担任《科学》和《神经元》等国际顶级科研杂志的特邀审稿人。
由于她个人在科技界的突出成就和贡献,今年7月份她获得第12届IBRO-Kemali国际奖。这个奖项主要是为了表彰全世界范围内,在基础与临床神经科学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45岁以下的科学家,每两年评选一位,自1998年该奖设立以来,首次颁发给欧洲和北美洲以外的科学家,胡海岚成为亚洲首位获此殊荣的科学家。可见,这个奖项的含金量有多大。对此,《人民日报》对她还进行了表扬:亚洲第一人!实力与颜值双爆表。
好事成双,近日她又获得2019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这个奖项是由香港爱国金融家何善衡、 梁銶琚、何添、利国伟于1994年创立的,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公益性科技奖励基金。它的目的是通过对我国取得杰出成就的科技工作者进行奖励,营造全社会尊重知识、重视人才、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激励科技工作者勇攀科学技术高峰,促进祖国科学技术进步与创新。
这个基金设“科学与技术成就奖”、“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和“科学与技术创新奖”,每年评奖一次,科学与技术成就奖不超过5名,每人颁发奖励证书和奖金100万港元;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科学与技术创新奖总数不超过65名,每人颁发奖励证书和奖金20万港元。所以,能够获得这个奖项也不容易,它的含金量也很高,至少在科学领域有一定成就的人才能获得。
也就是说,她今年收获了两个科研大奖项。更值得一提的是,她也进入了今年中国科学院新增院士的选候选人名单,可惜在近阶段公布的两院院士的最终名单中落选了。不过,这也很正常,各领域的杰出人才太多了,竞争比较激烈。但能被提名院士就证明在某一领域绝对称得上是领军人物。好事多磨,未来她也很有希望成为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