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微生物无法在太空环境下生存?科学家有新发现,微生物的生存状态几乎不受太空环境影响,未来或能以它们为中心搭建微型生态系统。
从有能力将第一枚火箭送入太空时起,人类便加倍努力探索地外世界,希望能尽早解开心中疑惑。虽然已探索几十载,但人类依旧对外太空充满期待与好奇,它似一个藏有无数秘密的盒子,等待人类开启与探寻。
为方便探索工作顺利进行,在经济允许且技术成熟的情况下,科研团队搭建了国际空间站。从官方公布的资料来看,国际空间站由16个国家合力建成,它于1998年开工建设,在2010年竣工并投入使用,据科研人员预测,国际空间站应能持续工作至2024年前后,在其工作期间,可为科研工作者提供微重力环境以帮助科研人员更好地完成科研工作。同时,它也能保障宇航员在地球轨道上的安全,兼具规模大、效用高等优点。
当被问及斥巨资建造国际空间站的目的及意图,科研人员表示,建立它主要是想测试地球生物在太空环境下的生存状态。同时,科研人员也在就生物生存情况进行分析与比对,为人类迈入太空时代做准备。毕竟,大家有目共睹,地球已因人类的无情伤害与掠夺而千疮百孔,地球上多种不可再生资源也因人类的不节制耗用而所剩无几。虽然地球母亲暂时不会抛弃我们,但从长远来看,还是另寻几个生存基地作为备选更为稳妥。
就近几十年的情况来看,美国和俄罗斯无疑是实力雄厚的航天大国,而中国也不甘示弱,在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下,在不久的将来,中国或能取代美国、俄罗斯等传统航天大国,成为新时代的航天领军人。
从技术层面来看,送宇航员进入太空并非难事,但对于宇航员而言,应对与适应太空新环境是一项不小挑战。我们知道,太空环境与地球环境截然不同,一方面,太空环境属真空环境,另一方面,太空环境亦是失重环境。更重要的,太空中散布着大量宇宙射线,宇航员需承受来自宇宙深空的辐射与影响,身体基因或会因此改变,身体机能或会因此受损。
即便困难重重,但这并没有吓退坚毅的宇航员与科研专家。另外,近期,科研团队还发现了一个新现象,这给他们增添了信心。那么,是什么事情让科研人员如此欢喜?原来是微生物能在空间站内顺利生长。原本,科研人员一致认为,太空环境十分恶劣,辐射强且严重缺乏营养物质,在如此环境下,微生物应无法生存。但实际上,最新研究结果显示,微生物在太空中的生存状态与在地球上的相差无几,它们的生长速度与繁殖速度并没有受到过多影响。
根据此现象,有科研人员设想到,在进入空间站执行任务时,宇航员难免将纸屑、纸尿裤等生活垃圾留在空间站内,而这些垃圾无可避免地会滋生微生物,如此,不如在空间站内搭建微生物生态系统,这一方面可以积极调动空间内的微生物,让它们相互制约相互平衡,另一方面,生命的存在或能改善空间的环境,为人类创设更舒适的环境。同时,进入空间站后,人类也能通过与微生物相处以形成互利共生关系。甚至,未来还可培育新一代环境适应力强、耐受性高的超级细菌,在它们的带领下,我们或能更深入地了解其他星球。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