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本科生来说,考上中科院的难度,就如同高考时考上985高校一般,所以一般在大学里收到中科院的offer,无疑是一件值得高兴且激动的事情。
然而有这么一对双胞胎兄弟,虽然在武汉不同高校读大四,却不约而同地放弃了中科院,选择到华中科技大学国家光电研究中心直博,他们是来自武汉的周海和周洋。
“搞科研要坐冷板凳,我们兄弟俩相约一个学校深造,也是为彼此打气。”
双胞胎学霸在武汉,埋头科研很少见面
2016年高考,周海和周洋分别被武汉科技大学和湖北大学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录取。
上大学之后,周洋在大一的时候,就把考研数学真题都刷了一遍,大二时便跟随湖北大学软件工程研究所团队肖奎老师,开始从事科研工作。
周洋对科研非常着迷:天气暖和的时候,他会在实验室里长时间待着,甚至在里面睡觉;天气寒冷的时候,假若对实验结果不满意,他便会把实验数据写在草稿纸上,带回宿舍分析,甚至有时太累了不小心睡着,醒来的时候脸上满是本子和笔的印记。
而哥哥周海在学习方面,也不遑多让。他看到弟弟那么努力,也不甘落后,每天泡在图书馆里面如饥似渴的学习,一直待到图书馆关门。
虽然双胞胎兄弟同在武汉这座城市读书,平时却很少见面,即便有在一起的时间,也是用来探讨各自的学业情况。
后来,他们辛勤的付出和努力,得到了回报。今年九月份,周海周洋两兄弟一同被华中科技大学国家光电研究中心录取了。要知道,参与招生名额竞争的有985和211高校的120名学生,但被录取的人数仅有23人,其中就包括周海周洋这两位双非学生。
同专业互相帮助,在学术方面做出成就
作为哥哥的周海,在大三的时候,进入学院计算机仿真控制研究室,与一群研究生一块钻研。作为本科生的他,有着极强的好胜心,把大部分的时间花在项目的钻研上。甚至为了验证前期设计的算法,他整个寒假都在编写代码,大年初六就返回实验室。
由于两兄弟的专业相同,所以遇到问题的时候会相互探讨。而且两个人各有优势,在相互碰撞中,总能解决问题或得出新的想法。
为了学术,他们俩也经常“较真”。有一次,周海正在发高烧,但为了能够做出成果来,与弟弟周洋讨论到凌晨3点。不过他们的执着,得到了回报,两人合写的一篇论文成功发表在核心期刊上。
放弃中科院,一同选择留在武汉深造
这对双胞胎学霸,也在大学期间,取得了不菲的成就。哥哥周海曾获得湖北省第十二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省级特等奖,而弟弟周洋也不差,发表过包括CCFB类顶尖学术会议在内的7篇论文。
今年9月,周海获得清华大学和中科院的硕士资格,周洋也收到上海交大和中科院的offer,然而两人最终选择到华中科技大学国家光电研究中心直博,留在武汉深造。他们还表示,光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所以留在武汉进行科研工作,可以实现他们的人生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