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位女海洋学家,从出生遭嫌弃到巾帼英雄,为科研她终生未婚

作者:非原创 时间:2019-12-10 09:14:44

  她就是中国第一位女海洋学家刘恩兰。

  祖父嫌弃,她立志要为中国妇女争口气

    1905年3月,刘恩兰出生在山东潍县一个小山沟里,那年代深受重男轻女思想的荼毒,知晓到生了个女孩的祖父阴沉着脸,嫌弃得连孩子上炕都不许。在她两岁的时候患了一场大病,祖父竟然不许儿子和媳妇照看刘恩兰。可不管是男是女,孩子总是父母的心头肉,刘恩兰的父母趁着她祖父不在,悄悄杀了一只母鸡,熬汤喂刘恩兰,这才让她活了下来。这也给刘恩兰的心中埋下了对封建枷锁的仇恨,立志反对歧视妇女,要为中国妇女争口气。

    不忍刘恩兰在家受委屈,在广文大学任教的父亲就把她带在身边,亲自启蒙。幼小的刘恩兰非常聪慧,坐在父亲的膝上,读书识字,学英语,背唐诗宋词,听天文地理,都让她着迷。特别是那传说中的蓬莱仙山、八仙过海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她,渐渐地让她幼小的心灵上产生了对大海的迷恋和向往。

    1919年,14岁的刘恩兰考入南京汇文女子中学,成为高二年级的插班生。汇文女子中学是民国四大女子名校之一,学生多是富家小姐,而土里土气,一口山东话的刘恩兰难免让人侧目,很多同学根本看不起她。但刘恩兰心无旁骛,一头扎在学业里,仅用一年半的时光,就读完了三年高中的课程。毕业之后,她考入了南京金陵女子大学。

    1925年,刚刚年满20岁的刘恩兰在金陵女子大学毕业,为了赡养多病的父亲,供弟妹上学,她不得不放弃继续深造学习医学的打算,留在了学校任教。由于她品貌端庄、才华出众,求婚者接二连三,可都被胸怀鸿鹄之志的刘恩兰谢绝了。

  远渡重洋,她心中多了一片海

    按金陵女大校方规定,执教六年,便可申请去美国留学。1929年,女大校方根据刘恩兰优秀的学业成绩,送她到美国留学。她挑选了“自然地理”专业,从此,美国克拉克大学出现了一个冲破封建牢笼的中国女青年,经过三年刻苦攻读,刘恩兰写成篇长达400页的论文,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自然地理这一新兴科学领域的女硕士。

    随后,刘恩兰又到芝加哥大学就读半年。临离校时,校方问她要什么礼物。她要求途经北美、游历欧洲,校方欣然答应了这一请求。在这一次旅途中,刘恩兰考察了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比利时、苏联等十几个国家,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环球考察北美及欧亚社会地理、自然环境、风土人情的女学者。

    回国后的刘恩兰在金陵女子大学创办了地理系,讲授地理、地质和气象学课程。她还参加了蔡元培创建的中国科学社,和气象学家竺可桢一起创建了中国地理学会、中国气象学会,成为近代地理学创始人之一。

    然而,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学校被迫迁移。在随金女大转移中,刘恩兰一边教学,一边参加救亡工作,除此之外,她还积极向国外媒体投稿,揭露日本侵略军的暴行。影响力渐至欧洲,牛津大学以可观的奖学金邀请她攻读博士。学问可以救国兴邦,1938年,刘恩兰再次漂洋过海来到牛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因为心系祖国的安危,她仅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就学完导师指定的课程,并撰写了题为《中国农业气象》的博士论文,成为中国首位地理学女博士。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她在英国军方的支持下,乘小型潜艇考察海流湍急、水下地形异常复杂的英吉利海峡,取得大量科学资料,为后来英国海军战胜法西斯德国海军贡献了力量,一举奠定了其在国际地学界海道测量专家的地位。

  一生未婚,将一切献给祖国科研事业

    新中国成立之后,刘恩兰将自己的学识献给祖国建设的宏愿得以实现。1950年,周总理曾三次接见她,征求她对组建中国科学院的意见,邀她参加中国科学院的组建工作。1951年9月,按照组织上的安排,刘恩兰到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系任教。1954年,刘恩兰被调到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任海军系二、三室主任。

    作为哈军工女教师中资历和学位最高的人,刘恩兰没有因为自己是国内外知名的科学家而放弃学习,因为认为自己缺乏军事知识,她就跟学员们一起听战术课,再根据海军战术要求改写自己的讲义。她那孜孜以求,治学严谨的作风,深深影响着学生们。

    刘恩兰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决不仅仅是收集一些资料,加以整理,然后坐而论道。相反,她经常带着学员出海考察、实习,出海考察条件相当艰苦。她带领学员们乘坐小艇,不顾风浪颠簸,不怕触撞暗礁的危险,到生疏的海区去,取得新的资料。

    1961年,56岁的刘恩兰又奉命到海军航海保证部工作。以后,她一直战斗在海洋科研、调查的第一线,为海洋事业和海军建设呕心沥血。一直到了70多岁高龄,刘恩兰还经常外出参加学术会议,到沿海考察。为了吸取国外的科研成果,她在74岁那年,还出访澳大利亚,参加世界海洋会议。77岁高龄的时候,她发表文章,提出“国家应当加强对海洋的管理”的重要建议,受到了有关部门的重视。

    1986年7月15日,81岁的刘恩兰走完了她坚强、奋斗、无私和奉献的光荣一生,这一生,她书写了一个又一个传奇,但却终身未婚。她把所有的执著和爱献给了祖国的科研事业和那片壮阔的大海,暮年她曾深情地说:

    “我自幼就喜爱大海,等我去见马克思的时候,请把我的骨灰撤在大海里,我要和大海永远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