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大型国产飞机飞向天空,每个人都非常兴奋。当我们在德国和荷兰的实验室对大型飞机进行风洞试验时,我印象非常深刻。使用他们的设备时,我们只需要支付一半的费用,其余的由欧盟承担。
针对于贵重的仪器共享此问题,事实上,在2015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早已明确规定:对于科学仪器服务单元和单台套价值在50万元及以上的科学仪器设备,科技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按不同专业领域或仪器功能,打破管理单位的界限,推动形成专业化、网络化的科学仪器服务机构群。
同时,显然有关的科技行政管理部门、应建立投诉渠道,接受社会对科研设施和仪器部署的监督。
这意味着,如果你不公开的将仪器共享出来,研究小组只有权使用这些设备并且没有所有权。但实际情况是有足够的鼓励和不足的约束。 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将仪器从哪个实验室移开。
当我访问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时,我看到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在这里进行实验,只需支付少量费用。”科技界人大代表认为国家重点实验室是社会提供的开放共享服务,中国并非没有经验可借鉴。
在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中心实验室,参加测试的人员北上哈尔滨,南下福建,新加坡。北京一家微电子基础设备技术公司长期以来一直在测试这个平台,它可以使用价值数百万美元的电子显微镜,仅需几百元甚至一百元。
来源:王志刚采访记录《仪器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