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懂!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类 , 可依据溶质(样品)划分?

作者:冉盛网 时间:2020-04-08 16:20:15

高效液相色谱法可依据溶质(样品)在固定相和流动相分离过程的物理化学原理分类,也可按照溶质在色谱柱中洗脱的动力学过程分类。下面详细的介绍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类吧!

 

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类1按溶质在两相分离过程的物理化学原理分类

    (1)吸附色谱(Adsorption Chrommatography) 用固体吸附剂作固定相,以不同极性溶剂作流动相,依据样品中各组分在吸附剂上吸附性能的差别来实现分离。
    (2)分配色谱(Partitiion Chromatography) 用载带在固相基体上的固定液作固定相,以不同极性溶剂作流动相,依据样品中各组分在固定液上分配性能的差别来实现分离。根据固定相和液体流动相相对极性的差别,又可分为正相分配色谱和反相分配色谱。当固定相的极性大于流动相的极性时,可称为正相分配色谱或简称正相色谱(Normal Phase Chromatography);若固定相的极性小于流动相的极性时,可称为反相分配色谱或简称反相色谱(Reversed PhaseChromatography)。

    (3)离子色谱(Ion Chromatography) 用高效微粒离子交换剂作固定相,以具有一定pH值的缓冲溶液作流动相,依据离子型化合物中各离子组分与离子交换剂上表面带电荷基团进行可逆性离子交换能力的差别而实现分离。
    (4)体积排阻色谱(Size Exclusion Chhromatography) 用化学惰性的多孔性凝胶作固定相,按固定相对样品中各组分分子体积阻滞作用的差别来实现分离。以水溶液作流动相的体积排阻色谱法,称为凝胶过滤色谱(Gel Filtration Chromatography);以有机溶剂作流动相的体积排阻色谱法,称为凝胶渗透色谱法(Gel Filtration Chromatography)。
    (5)亲和色谱(Affinity Chromatography) 以在不同基体上,键合多种不同特性的配位体作固定相,用具有不同pH值的缓冲溶液作流动相,依据生物分子(氨基酸、肽、蛋白质、核碱、核苷、核苷酸、核酸、酶等)与基体上键联的配位体之间存在的特异性亲和作用能力的差别,而实现对具有生物活性的生物分子的分离。

    表6-1-3列出依据分离过程物理化学原理分类的各种液相色谱法的比较。

表6-1-3  按分离过程物理化学原理分类的各种液相色谱法的比较

 

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类2按溶质在色谱柱洗脱的动力学过程分类

    (1)洗脱法(elution method) 又称淋洗法,如将含三组分的样品注入色谱柱,流动相连续流过色谱柱,并携带样品组分在柱内向前移动,经色谱分离后,样品中不同组分依据与固定相和流动相相互作用的差别,而顺序流出色谱柱。此法在液相色谱分析中获得最广泛的应用,如图6-1-1所示。
    (2)前沿法(frontal metgod) 又称迎头法,如将含三个等量组分的样品溶于流动相,组成混合物溶液,并连续注入色谱柱,由于溶质的不同组分与固定相的作用力不同,则与固定相作用最弱的第一个组分首先流出,其次是第二个组分与第一个组分混合流出,最后是与固定相作用最强的第三个组分与第二和第一个组分混合一起流出。此法仅第一个组分的纯度较高,其它流出物皆为混合物,不能实现各个组分的完全分离,现已较少使用,见图6-1-2 所示。

           

    (3)置换法(displacement method) 又称顶替法,当含三种组分的混合物样品注入色谱柱后,各组分皆与固定相有强作用力,若使用一般流动相无法将它们洗脱下来,为此可使用一种比样品组分与固定相间作用力更强的置换剂(或称顶替剂)作流动相,当它注入色谱柱后,可迫使滞留在柱上的各个组分,依其与固定相作用力的差别而依次洗脱下来,且各谱带皆为各个组分的纯品。置换法现已在大规模制备色谱中获广泛应用,在生物大分子纯品制备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如图6-1-3 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