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中国仪器新高度,国产质谱仪器行业领头人—— 周振

作者:冉盛网 时间:2019-01-10 10:35:40

兢兢业业,忠于职守,勤学苦练,精益求精,又不乏创新精神,这是新时代匠人应当具备的职业精神状态。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视察时强调,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始终鼓励广东大胆探索、大胆实践。在国内有质谱仪器技术一直是个棘手的问题,而今天要说的人物带领着中国质谱仪走上了个新的高度,他是谁?他做了什么呢?

 

◆◆人物简介◆◆

 

厦门大学化学博士、德国吉森大学应用物理博士。广州禾信仪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首席科学家,暨南大学质谱仪器与大气环境研究所所长。主持国家863计划、国家科学仪器重大专项等科研;获授权发明专利26项、发表科技论文140余篇。中国高分辨飞行时间质谱仪器研发的开拓者,使中国成为少数掌握高分辨核心技术的国家之一。

 

20世纪90年代,在德国深造的周振研制出垂直引入式飞行时间质谱分析器,分辨率达到20000,为世界最高水平。2000年,他成功将高分辨技术引入国内,使中国成为目前世界上少数具有高分辨飞行时间质谱仪研发能力的国家之一。

 

他是中国质谱行业领头人——— 周振。

 

这18年来,周振认真做到了一件事:把这一技术实现产业化,打破了国内逐年扩大的质谱仪市场一直为国外公司全盘垄断的局面。

 

痴迷质谱仪器研究,周振如“疯子”般执着。十年磨一剑,他做到了全国领先。

全部核心部件都是自己研发

 

2018年10月24日

周振作为禾信仪器的创始人,在广州经济开发区加速器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了这十年来禾信仪器从无到有、发展成为国内唯一规模化、向研发生产型高端质谱仪器制造企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民营企业对我国经济发展贡献很大,前途不可限量。党中央一直重视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这一点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创新创造创业离不开中小企业,我们要为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发展创造更好条件。”

 

质谱仪是什么?可能现在很多人都不懂,放在十年前不懂的人更多。周振当年向投资商介绍时,一度遭到质疑。用周振学生粘慧青的话说,“别人听他讲这个机器这么好,便问一年卖多少钱,投资人一听说要千万元投入和好几年的时间,摆摆手就走了”。

 

时间回到1998年

周振获厦门大学分析化学博士学位,两年后又获得德国吉森大学应用物理学博士学位。之后几年,周振往返德、美和中国,在德国重离子加速中心、美国阿岗国家实验室做博士后研究工作,同时在国内开展质谱仪产业化试点工作。“选准方向,出国的时候就想好了,要回来的。”

 

做中国人的质谱仪器,这是他从大学时期就埋下的“梦想种子”。

2004年夏天

周振回国创业,当时国内自主知识产权的飞行时间质谱仪产出基本上还是“零”。在周振看来,质谱仪研究技术难度高,市场应用范围比较专业,研发周期长,极少人愿意投入。

 

在广州开发区创立企业时,他仅有10万元积蓄。第一时间就是将自己在研发的飞行时间质谱分析器,整机做出来。仪器里面的每一个螺丝、螺母、导线、机械电子真空,仪器控制软件,全是周振一手完成。他跟研究生一起用了四年的时间才整出一个实验样机。

 

“用10年时间做到了全国领先”

 

2004年,质谱仪这个领域既没资金,也没人才,连工业基础条件都没有,每个零件要自己做。质谱仪的零部件需要表面非常光滑,有1/10头发丝细的划痕都不行。周振说,因为要涉及到真空,而起初很多厂商真空技术并不成熟。

 

最艰难的2006-2008年,公司出现过账户上只剩2万元的情况。没有钱,周振把车卖了。

 

直到2009年,广州市科技风险投资给了第一笔资金500万元,公司的资金压力才慢慢缓解。

 

广州是最好创业的地方。因为经济发达,做科学仪器要钱能找到钱、还能找到人。2002年我参加第五届中国留学人员科技交流会,会上认识了中科院院士、地球化学与沉积学家傅家谟。他知道质谱仪的重要性,听说我会做仪器就很高兴。

 

傅家谟后来直接促成了周振在国内的飞行时间质谱仪器研制成功。

 

2002年开始前期调研,2006年开始制造,到2013年推出市场,一款PM2 .5飞行时间在线源解析质谱监测产品,用了十年

 

“做这件事真的是太难了,太累了。”黄正旭和高伟是周振最早一批带出来的学生,目前两人分别在公司担任研发总监和营销总监,一路见证了周振的创业路程。“最大的感受就是坚持,他(周振)每天睡眠应该是在5到6个小时。研发推出一款产品的周期漫长,最快都是七年。”2017年,他们又推出了一款花了七八年时间自主研发出的快速微生物鉴定质谱仪,可用于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基因组学、药物、聚合物等分析领域。

 

▲周振在指导仪器研发工作 南方网记者刘灏摄

 

禾信仪器如今已全面掌握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飞行时间质谱核心技术和全套装配工艺,多项质谱技术及产品填补了国内甚至国际质谱领域与高端环保仪器行业的空白。

 

在企业展览台上,周振精心摆放了3台质谱仪器。

 

01第一台仪器

 

是刚刚随着“雪龙号”极地考察船从南北极科考归来的“明星”产品。它可以直接测量空气中一个个灰尘(PM2 .5)的直径和化学成分,从而能追溯大气污染的源头。其单价超过500万元。

 

02第二台仪器

 

是“蓝天保卫战”的重要“武器”———用于空气检测领域的在线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可以在1秒中测量到空气中几百种污染物质,甚至放在一台车上巡航,可以快速给城市的污染情况画出“地图”。

 

03第三台仪器

 

第三台仪器更加重磅,是核工业的重要帮手,全国只有禾信质谱一家企业掌握全面的设计技术。

 

整整14年创业路,如今企业已经能拿出来展示的仪器,可以自豪地说全部的核心部件都是自己研发的,这是一个巨大的飞跃。

 

第一台“中国制造”卖到了国外

 

禾信仪器的技术已经在国内200多个城市得到了应用,并且出口到美国和德国,创造了中国大型尖端科学仪器首次出口欧美的历史。

 

2017年

周振把一台在线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卖到了美国市场。这是一家美国的科研机构,当时在全球市场进行采购。在当时,全球总共能做这台仪器的只有两三家,能够批量生产的只有周振一家公司,其成了第一台进入美国市场的“中国制造”高端质谱仪。

 

虽然只卖了一台,也不是批量生产,但科技部认为这是一个“零的突破”,20多万美元的仪器出口的不多。“这件事令中国的质谱仪行业颇为振奋。”

 

周振与团队自主研制的“在线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器”(SPAMS)以及所开发的在线PM2.5源解析方法,是截至到目前全球唯一能够做到实时在线源解析的工具,通俗的说就是解决了“快速弄清PM2.5污染物的来源”这一世界性难题,比如,它不仅能测出“空气污染有多严重”,还可以在一个小时内获得某监测点PM2.5中汽车尾气占比是多少,扬尘是多少,工业源是多少等等数据。

 

PM2.5在线源解析仪器在2012年装备在了首个国家大气超级站里,

 

▲周振在观察质谱仪零配件 南方网记者刘灏摄

 

2014年

已经在44个城市投入使用,参与了重大污染事故溯源排查。在东方红II号黄渤海科考、广州亚运会、南京亚青会、青奥会、APEC会议等大型活动进行空气质量监测及保障工作,并支撑PM2.5特别防治小组的多个重大工程。

 

同期,周振被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聘请为研究员。周振选择了一个做高难度产品的道路,使中国成为目前世界上少数具有高分辨飞行时间质谱仪研发能力的国家之一。

2017年

禾信仪器在新三板上市,确定了国内行业地位。展望未来,周振期望,公司成为具有国际正面竞争力的质谱公司,进口替代比例从1%增长到50%,10年后进入质谱领域前六。周振一直在进行质谱领域的人才培养,先后在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暨南大学等国内多所院校当教授,培养了几十位研究生。

 

工匠精神就是一个零部件可以钻研一辈子.

 

Q你理解的工匠精神是什么?A

一个一个螺丝做出来,一个领域从无做到有,然后用一个个零件,每一分钱,去一点点建立市场,把质谱仪器的中国品牌的概念建立起来。搞质谱仪器研究,它的一个离子源、一个质量检测器、甚至一个零部件就够一个人钻研一辈子。以前根本就没有人会认为说中国可以有自己生产的质谱仪,还可以卖出去,根本不敢这样想。

 

Q如何让工匠精神回归?A

培养质谱人才,匠人传授精髓手艺。依靠大学和研究所,一直在进行质谱领域的人才培养。

 

Q质谱仪未来发展的方向如何?A

一个是医疗器械,质谱仪器作为疾病诊断,可能是一个重大的发展方向。因为它又快又准确。第二是食品安全,食品农药残留检测。

来源:南方都市报、南方网 、冉盛网编辑